刘子旭获北京冬残奥会中国首金,冬残奥会首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谈起奥运会,很多人想到的往往是运动员们如何利用身体,在一次次努力中突破常人所不能达的极限。尽管冬奥会已经在2月20号华丽闭幕,但「冬奥会」还远没有结束——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正式开幕。
并于3月5日展开主赛期首日争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首金也没有让大家等待太久。3月5日上午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赛场,24岁的陕西小伙儿刘子旭夺是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冬残奥会上收获首枚金牌。
随后在下午结束的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比赛中,中国代表团旗手郭雨洁排名第一,为中国队再添一金。这场盛会,关注这些了不起的人,才是真正的「一起向未来」。
一路的艰辛和坚持,铸就了今天 的「奥运首金」2008年的一次意外车祸,导致年仅10岁的刘子旭单侧下肢截肢,之后只能靠轮椅和拐杖行动。那时,他一度陷入了无助与无奈中。不过在2013年,16岁的刘子旭被陕西省残联射箭队选中,参与体育运动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艰苦的训练没有难倒坚强的刘子旭,去年12月他在芬兰举行的欧洲杯残疾人北欧滑雪赛中取得冬季两项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取得了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比赛的参赛资格。
在3月5日的比赛中,虽然临近终点的刘子旭险些摔倒,但他还是及时调整并以18分51.5秒的成绩夺得冠军,为东道主中国体育代表团摘下本届冬残奥会的首金。
“后面的比赛,我会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我一直坚信,生活从来不会辜负一个努力坚持的自己。“
刘子旭的奖状。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后首日,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组比赛举行,西安小伙刘子旭为中国代表团赢来本届比赛的首枚金牌。这也是继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夺金后,中国代表团史上第二枚冬残奥会金牌。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也早做好了‘平常心’准备,却未料孩子一举得金。真的不容易。
儿时的一场飞来横祸,使刘子旭单侧下肢截肢,依靠轮椅与拐杖生活的他备受打击。但陕西省残联射箭队的邀请改变了这一切,“生活还要继续,希望运动精神能助他坚强起来。”汗水与成就中,刘子旭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2017年,刘子旭将重心转向滑雪运动,经过严格筛选,他于同年正式加入残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国家集训队,开始备战五年后的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包括越野滑雪和射击两种运动,该项目总比赛距离在6km至15km之间。其间,运动员必须击中10m远的射击靶。而其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就在于比赛中身体耐力和射击精准度之间转换的能力。
五年间,严苛的封闭式训练中,刘子旭总是在身体累到极限时才去休息。数次参赛后,刘子旭成绩逐次攀升,但无论疲惫或成就,他很少向父母言明。“在他掏出奖状前,我们都不知道孩子参赛获了奖。而在看到他队友的朋友圈前,我们也不知道他受了伤。”
2021年12月,刘子旭于残疾人北欧滑雪欧洲杯大赛中荣获冬季两项男子坐姿第一名,这也是中国队在该项目上获得的世界大赛首枚金牌。但仅发给父亲一张奖牌照片后,刘子旭就再次回到训练当中。“如今他的心理素质较从前成熟了许多,变得更坚毅了。
残奥会冠军黄关军遇难,他在世期间,主要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就?
首先这个标题就是有问题的,黄关军并不是残奥会的冠军,而是第10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冠军,是马拉松项目听力障碍组的第一名,成绩是2小时38分29秒。
残奥会和残运会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国际性的赛事,后者只是国家内部的比赛,其激烈程度和含金量都是不一样的。
黄关军小时候因为打错了针而成为了一名聋哑人,初二时就退学了。随后几年,黄关军辗转到成都等地打工。但因为语言沟通的障碍,很是艰难。后来,黄关军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计算机打字、手工技能等。正是在这个学校,黄关军开始了长跑生涯。
2018年,黄关军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了10000米项目的冠军。2019年4月,黄关军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上取得了听力障碍组马拉松项目的冠军,这应该算是他在运动员生涯里取得的最好成绩了。
在2021年5月23日,黄关军参加了在甘肃白银举行的山地越野马拉松赛,中途遭遇极端低温天气,造成人体失温而不幸遇难。
据媒体报道,黄关军的经济状况并不怎么好,拮据时甚至要吃泡面,也就是靠着这个长跑的技能,可以经常参加各地组织的马拉松比赛,从中赚一点奖金。以这次甘肃白银的马拉松为例,只要完成比赛,就可以拿到1600元奖金,不管是走的还是跑的。如果能进入前几名,奖金还会更多。
像黄关军这样的,把马拉松跑进两个半小时左右的人,都是其中的精英级选手,每场比赛都是能拿到奖金的,世界纪录也不过才1小时59分多点而已啊!
综上所述,黄关军生前的成就主要就是在田径领域,专注于长跑和马拉松项目。
2021东京残奥会中国乒乓球男女冠军的励志故事?
2021年东京残奥会,中国奥运冠军还是非常让人受鼓舞的。都是一些非常励志的
残奥会的起源及背后的感人故事
2022年北京残奥会将于3月4日正式拉开帷幕,届时不仅可以欣赏到运动员们激情澎湃的比赛,更能够感受到运动员们身残志坚、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
残疾人运动员往往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或许他们失去了光明,又或许他们丧失了行走能力,但他们从未选择放弃,奋力拼搏,持续地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梦想。
残奥会的起源
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英国伦敦承办了当年的奥运会。当时,一位名叫路德维格·格特曼的医生与社会上热衷于残疾事业的人员联合组织了一场专为残疾人准备的运动会,称为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虽然当时只有十几名轮椅运动员参加比赛,但是开启了举办残疾人运动的先河。
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奥运会结束两周后,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罗马盛大开幕,此次残疾人运动会共有23个国家的400多名残疾运动员参加,规模宏大。
1983年,为了进一步彰显体育精神,平等对待残疾运动员,助力残疾人员实现体育梦想,国际奥委会决定从1984年夏季奥运会开始,正式设立残疾人运动项目。
1988年,残疾人比赛项目被列为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永久项目,并且规定承办当年奥运会的城市必须同时承办残奥会,按照惯例,残奥会一般都是在奥运会结束后的一个月左右开幕。
残奥会的感人故事
你是我的眼
刘翠青年幼时就有着很好的运动天赋,但是在10岁那年,因为眼部疾病没能及时治疗导致失明,但她没有因此而放弃运动事业,她对跑步的热爱不比任何人少,上帝总是会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打开一扇窗,盲人学校发现了她的跑步天赋。凭借着天赋与努力,刘翠青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2021年东京残奥会女子200米决赛中,刘翠青以打破世界纪录的好成绩夺得冠军,登上领奖台。
由于盲人跑步很难控制方向,所以每位运动员都需要配备一名领跑员,而刘翠青的领跑员正是徐冬林,当两人的手用一根绳子牵引时,就注定了他们需要彼此信任对方,以绝佳的配合完成比赛,最终如愿以偿夺得冠军。
正如刘翠青所说的那样,“他相当于我的眼睛,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他们彼此成就着对方。
我用一条腿撑起了我的梦想
出生在农村家庭的曾思妮,小时候因为被精神病患者故意伤害导致右大腿动脉被刺破,送到医院后已经无法保住右腿,不得已做了截肢手术。但她没有因此对人生失去希望,2004年进入省队开始练习自行车项目,201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拿到了场地自行车个人追逐赛金牌。夺冠后,她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依旧刻苦训练,希望能够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
在2021年的东京残奥会场地自行车女子3000米个人追逐赛中,曾思妮以4分6秒263的好成绩刷新了C2级世界纪录,由于失去右腿,在赛场上单腿骑行的曾思妮震惊全场,但是由于在C1、C2、C3三个级别的综合排名第7,最终无缘决赛。
赛后的采访,曾思妮说“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心中一直在追逐梦想,就是要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哪怕每天前进一小步”。比赛的失利不仅不会挫败曾思妮,反而使她前进的动力更加强劲,希望下一次她能够突破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残奥会至今已走过40多个年头,参会的运动员逐渐壮大,不仅标志着时代的发展,更是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无论何时何地,坚持,就有希望。
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请点点关注,我会给你带来更多有趣知识。
刘梦涛摘金北京冬残奥中国队第8金,这位冠军有着怎样的励志人生?
在3月8日,残奥冬季两项男子中距离比赛中,刘梦涛夺得金牌,这也是我们中国队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获得的第8枚金牌。下面讲讲关于冠军刘梦涛的故事。
首先,是他的获奖记录。2022年2月21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刘梦涛位列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队男运动员名单之中。2022年3月6日19点40,在张家口颁奖广场,进行冬季两项男子6公里(坐姿组)比赛的颁奖,刘梦涛获得铜牌。荣获2021年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冬季两项3块金牌。[5]2022年3月5日,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 - 坐姿比赛中,以19:33.3的成绩获得铜牌。2022年3月8日,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男子10公里(坐姿组)比赛中,中国选手刘梦涛获得金牌。
第二, 2001年出生的刘梦涛是地道的“00后”,来自河北邯郸市的他其实是兼顾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两个项目的运动员,最近3年,他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的成绩十分稳定,都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比如2019年在天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的比赛中获得2金;在2021年西安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的比赛中获得3金,而在2021年芬兰欧洲杯的比赛中获得3枚银牌。 刘梦涛说:“其实我想的就是,一直加速滑,一直加速滑,没有过多考虑别人的情况,其实我第一天就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获得了铜牌,可以说,现在是超额完成任务了。”身为残疾人运动员,刘梦涛的努力与成功获得了肯定,希望更多的人以他的故事为鉴,不怕困难,努力向前。
标签:残奥会冠军的故事2021